图片描述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 图翁新浪微博 图翁腾讯微博
首页 > 文化图文 > 跟着邦邦任性赏Pieter Brueghel名画

跟着邦邦任性赏Pieter Brueghel名画

文化图文·互联网 文/杨二·2015-06-05

怎么看你也不够:

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


几乎所有和我聊过画的朋友都知道,我一般上来就会展开认亲三部曲:你爹是谁,我爹是谁,掏出族谱找出交集。当然,这里要把爹换成“喜欢的画家”。

于是几乎每一位朋友都被我安利过这个名字:老彼得·勃鲁盖尔。


如果放在今天,老勃鲁盖尔大约可以算作是一位典型的“歌红人不红”的准一线歌手,而且这个准一线还是乐评人帮他极力争取来的,如果单就大众知名度而言,他可能只能勉强算个二线。当然,有限的群众基础毫不影响他在学院派眼中的存在意义和研究价值,可是如果仅仅由于名字不好认就错过了这位巨匠,实在是我们大家的损失。于是直到今天,直到仍坐在电脑前的此刻,我依然想到他就如同打了鸡血,只想挥着大旗跑到街上去宣传他。


作为一名任性的赏画人,就从我认识他的第一幅作品说起吧。


那是2007年的深秋。刚刚背井离乡到异国求学的我并没有太多身在异乡为异客的自觉。托学校的福,整天在卢浮宫附近转悠而且进出免费还不用排队,所以我每天必然要去溜达一会。那感觉就像动动脚就赚了一百块,很自然地就能欢快起来。

很多来过的朋友也许会觉得卢浮宫简直堪比我们伟大的故宫,美则美矣,却实在嘈杂的让人无心流连。其实不然!如果你们不迷信镇馆之宝的名气,有足够好的体力和足够大的膀胱(逛博物馆和上数学课简直就是激发饥饿和尿意的利器),这里有很多幽静的好去处。2007年的秋天,初来乍到的我就整个地陶醉在了这座秘之博物馆的角角落落里。


然后,就在某个我吃饱喝足,边逛边在内心幻想自己是卢浮魅影的午后,我见到了人生的第一幅老勃鲁盖尔。



这幅画名叫乞丐,画幅很小,只有一半A4纸的样子,隔着玻璃窗展出在三楼一个冷清的展厅角落。定睛细看之后,我被这幅内容丰富又奇特的画作迷住了。

真是诡异啊:阳光灿烂,红砖绿草,如此温暖的配色却是搭配乞丐加残废这个悲情主题。而且如此小的画幅却包含了很多具体的细节 —— 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却久久玩味其含义的细节。乞丐那扭曲的肢体和造型,从各个角度展示的义肢,各异的造型以及他们斗篷上那个奇特的装饰,更有那个假扮背景的迷之老妇人…… 在看惯了吹号角的天使、金碧辉煌的宫殿和肉感的裸女之后,这小小的画幅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门,将我震住了。


乞丐这幅画做于1568年。那个时代的画坛是这样的:文艺复兴虽已过了鼎盛时期,可是意大利仍然占据着画坛大哥的位子,古典的审美依旧主导着舆论。绘画的题材多是宗教或者神话的经典场景,常见的主题都差不多,如果熟悉西方神话和圣经故事,一眼望去基本就可以对画作的内容和立意做到心下了然。


拉斐尔,圣母与圣子



提香,达那厄



鲁本斯,法厄同的陨落


可是这幅《乞丐》却在我重重追查下仍保留着它的迷之色彩。


阅读资料后我发现,那些斗篷上的奇怪装饰原来是狐狸的尾巴。

可是乞丐为什么用狐尾装饰自己???再追问下去,专家也纷纷内杠了起来:

有人说,这是在描绘Koppermaandag的场景。这是一个16世纪低地地区流行的节日,每年在一月六日“三王来朝节”之后的星期一举行。这一天乞丐们会盛装打扮,敲锣打鼓的上街游行乞讨。

有人说,这幅画是在描述一个狂欢节样的场景,乞丐们乔装打扮,带着讽刺意味模仿社会的不同阶层。持这一说法的学者很有底气,他们找出了明证:戴纸壳皇冠的是国王,戴纸盔的是士兵,戴贝雷帽的是商人,最右那个貌似戴着假教冠的是主教。

还有人说,这根本就不是什么行乞图ok?!这是一幅政治讽刺画!那些残疾的乞丐象征着当时一股名叫“穷苦派”(Les Gueux)的政治力量,他们以信仰加尔文教派的新兴资产阶级为核心,团结社会各阶层力量来反抗西班牙腓力二世的暴政统治。

更有人说,瞎吵吵什么呀你们,这幅画根本就没有什么深层的含义!你们没看到这些乞讨者的形象在画家早期的大型作品《狂欢节与四斋戒之战》中就有出现吗?!(狂欢节是1559年完成的,乞丐则要晚到1568年)



狂欢节与四斋戒之战



局部图,位于原画面左半侧中部


这幅画的背后还有两段题字,现在的艺术史学家普遍认为,它们来自16世纪这幅画最早的收藏者。

这两段话一段是拉丁文:


在自然中缺失的,在艺术中也无处寻觅

而我们的画者,于不可能处天然而成

他笔触下的人生和现实一样动人心魄

看看这些对于残疾人的描绘,勃鲁盖尔的画笔与鬼斧神工的自然一样,浑然天成



怪不得都说以前拉丁文是智慧学者的标配,看看这题字!明明是脑残粉推自家明星,却写的像诗一样。

另一段是用当地土话弗拉芒语写的,相比之下就寒碜多了:


加油啊,残疾人,希望你们的收获会越来越好!


厄,姑且认为它简单励志吧……

总之,这幅画就像掘不尽的金矿,谜团越挖越多,却找不到所谓的正确答案。解密的过程好像看侦探小说,再枯燥的文字也能好奇的读下去了。对于这幅画的课外研究,让我认识了老勃鲁盖尔这位画家,也打开了我认识弗拉芒与荷兰画派的大门。为日后接触并喜爱上其他北方画家开了一个好头。


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1525年出生于低地地区一个叫做布拉班特的小公国,位置大概在今天的荷兰。之所以叫他老勃鲁盖尔,和年龄无关,只是因为他的大儿子和他的名字一模一样,后来也成了画家,为了区别父子,就用一个“老”字标示。少年时代的他跟随弗拉芒名家彼得·范·阿尔斯特学习绘画,并且十分言情剧的娶了老师的女儿。


这里要八卦一下这位范·阿尔斯特。

他是当时弗拉芒地区最知名的画家。他出身殷实(爸爸是副市长),跟随名师(老师是当时的名画家),事业一路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服务),就连老婆也是同时代风头最健的女艺术家(这个女强人叫Mayken Verhulst,虽然没有作品传世,可据记载她声名卓著,还是老勃鲁盖尔两个儿子的绘画老师。这两个孩子,小勃鲁盖尔和杨·勃鲁盖尔,后来也都成了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位的画家)。这里不由得要感叹一下,这位范·阿尔斯特追求艺术理想的一生富足、舒适,作品也得到了同时代人们的认可。虽然在几百年后的今天已经被人忘却,可是对比梵高这样痛苦一世却在后世备受追捧的画家,究竟哪一种人生才是艺术家们梦寐以求的呢?


言归正传,出师后的老勃鲁盖尔,像同时代的有志青年一样,在法国、意大利游历了几年,随后就回到了安特卫普。在那里他加入了画家工会,名气一天天的大了起来。随后他又陆续去过几次意大利,但创作的中心始终是在安特卫普。1560年左右他搬到了布鲁塞尔,并在那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后十年的创作时光。从种种记载看来,老勃鲁盖尔的一生还是比较舒适安逸的。就如前文所提到的,他的两个儿子也是留名青史的画家,且看给他们画像的画家就知道,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他们也生活的不错。



老勃鲁盖尔自画像



老勃鲁盖尔的老师,范·阿尔斯特的画像



凡·戴克,小勃鲁盖尔画像



鲁本斯,杨·勃鲁盖尔一家


老勃鲁盖尔的魅力在于,在一个艺术宗教化的年代,他将目光聚焦到了“普通人”的身上。如果说我的目光第一次被他吸引,有几分猎奇的意味在其中。那么在阅读和了解之后,则深深的感慨:他简直就是当时最接地气的画家!他满怀趣味、仔细地描绘那些被其他画家不屑的“庸俗”题材:孩子们的游戏,田间农民的劳作,街边的乞丐,那些既不是王公贵族、也不是艺术赞助人,就连长相也是平平无奇的普通人。他是如此乐在其中,以至于得到了“农民勃鲁盖尔”和“滑稽勃鲁盖尔”这样的称号。


让我们来看看和“农民勃鲁盖尔”牢牢挂钩的这幅《农民婚礼》。



1568,农民婚礼


老勃鲁盖尔的用色、构图历来为各路评论家所称道。而他,似乎也对人物众多的大型场景画情有独钟,更是练就了一套“任尔人物十万八千个,我自不紧不慢徐徐道来”的掌控画面的神功。


说到这里想到了一个笑话,有个网上很火的通俗艺术史帖子曾经试图介绍如何一眼认出西方名画家。对于老勃鲁盖尔作者是这么写的:如果你看到一幅画,上面黑压压的都是人,仔细一看还都是人样在做人事,那么这就是老勃鲁盖尔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如果你看到一幅画,上面黑压压的都是人,仔细一看却没什么人样而且举止诡异,那就是博斯!画说这个博斯与老勃鲁盖尔有着深深的缘分,这个我们留到后文属于他的章节再慢慢八卦。)


Anyway,这幅画包含了很多有意思的细节。首先,既然叫做《农民婚礼》,那么必定有一对新人在其中。对于新娘的人选没有什么争议,就是那个坐在绿色帷幕前的少女。她的衣着、发型明显经过精心打扮,与旁人有所区别。戴着头冠,头部上方还悬着一个纸质的桂冠。她双手交叠置于身前,双眼微闭,红扑扑的脸蛋儿代表着身为新嫁娘的娇羞,可是整个身体的姿势确是很保守并且被动的。

在那个时代的低地地区,新娘被要求在婚礼上不苟言笑,就好像今天有些地区和民族会要求新娘在婚礼上必须哭泣一样。


至于新郎是哪位,则始终充满争议。呼声较高的几个人选有:

- 画面左侧穿绿衣服戴黑帽子的斟酒男子,因为他衣着考究且神情喜悦;

- 画面中心穿黑衣服戴绿帽子,手持酒杯身体微微后仰的侧面男子,因为他处于画面中心并且坐在新娘正对面;

- 画面中心偏右那个正在向桌上传递食物的红帽子男子,因为他不仅处在以新娘为顶点的三角构图中,而且在以主人的身份向桌上的宾客分发食物。(还有一个比较羞涩的解释是这名红帽男子的手臂、桌上的面包刀以及他面前的盐瓶都象征着他的男性器官,它们全部指向新娘的私处,象征着他作为一名新郎对于新娘所拥有的权力…… -_-#)


当然一如既往的也有否定派坚持认为新郎根本就不在画中,他们的依据是一句是弗拉芒古谚语:“穷苦的人甚至无福参加自己的婚礼”,这是画家在对穷苦人民表达他的同情。


此外耐人寻味的小细节还有画面左侧戴着女儿出席婚礼,却仍然喝个不停的年轻母亲(我行我素之古代辣妈),画面底部盛装打扮,却不顾形象吃到舔盘子的小孩(吃货之感觉自己萌萌哒),画面右侧的圣方济各僧侣和正在与他密谈的有钱人(宗教与金钱之阴谋play)……为什么说他有钱?因为他衣着华丽,佩戴武器(那个年代的武器属于奢侈品),而且他在使用面包喂狗(桌子下边他腿边的那只像羊一样的存在),并且显得漫不经心习以为常(可见他不愁吃喝)。这位谷仓里唯一的有钱人应该就是这片土地的领主。



局部图,古代辣妈



局部图,萌萌哒小吃货



局部图,被性符号环绕的新郎候选人三号



局部图,密谈之宗教与金钱


众多的画中人物表情、姿势都各不相同,一派诙谐自在,仿佛他们都是画家的老友。娴熟的对角线构图和透视应用也使得画面仿佛一帧帧的动起来了一般,在观者面前徐徐展开。



下面再放几幅和“农民勃鲁盖尔”挂钩的画作。



1565,雪中猎人



1565,收获的农民



1563,打哈欠的人



1563,老妇人的画像


这里插播一句个人趣味:我热爱老勃鲁盖尔笔下的枯树。他有不少关于冬季景象的描绘,它们被当作是欧洲十六世纪处于冰期的明证。而我非常钟情他笔下那些枯萎的黑色枝桠。它们貌似纷繁,细看则根根脉络分明。干枯却婉转,一根根纤细又坚定地伸展开来,好像蔓延在空气里的毛细血管,让人百看不厌。



作者 邦邦


分享 跟着邦邦任性赏Pieter Brueghel名画
您可能感兴趣的图文:
台湾插画师Shae助呆萌

文化图文wulala2015-04-02

台湾插画师Shae助呆萌

温顺的小兔子一直都是治愈人心的存在,不管是男是女都很难抵挡牠们温热的体温和无辜的双眼。台湾插画家Shae用自己的手,一笔一画将兔子扶持

名画中的十大美女

文化图文gaoye2014-02-27

名画中的十大美女

一、《蒙娜丽莎》作者达·芬奇。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蒙娜丽莎美丽优雅,庄重贤淑,直至今日,她的

当名画成真

插画图文gaoye2014-02-25

当名画成真

意大利实验动画和电影制作人Rino Stefano Tagliafierro 日前制作了一部短片《Beauty》,通过CG技术将百幅世

梵高的花瓶

唯美图片gaoye201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