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描述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 图翁新浪微博 图翁腾讯微博
首页 > 文化图文 > 克拉姆斯柯依 巡回展览画派的诞生

克拉姆斯柯依 巡回展览画派的诞生

文化图文· 文/duzhao·2014-01-21


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科依(1837-1887年)是 “巡回展览画派”的组织者和领袖人物,其艺术见解在当时俄罗斯画家中有颇大影响。1837年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出生在俄国中部伏龙涅什省奥斯特洛戈日斯克城一个贫寒的市民家里。童年当过听差和乡里的记事员,1853年随一流动照相师修理底板,因一偶然的机会来到彼得堡,在1857年考入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克拉姆斯柯依的画誉逐渐响誉全国,生活得到了改善,经常出入上流社会。为了富足,整天不停的画,以至未到50岁就已衰老多病。1887年,在给一个叫拉乌赫普斯的医生画肖像时,倒在画前,离开了人世。克拉姆斯柯依的肖像画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变革,正如评论家所言:“可以构成一个展示十月革命前夕从事民主进步事业的杰出艺术家和卓越的活动家的画廊,这不仅仅是克拉姆斯柯依的光荣,也是肖像画的光荣”。



 

《无法慰藉的悲痛》 1884年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画家47岁那年儿子不幸夭折,丧子之苦久久折磨着他,于是构思创作这幅悲剧性的画。他曾先后三易其稿,最后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因失掉儿子而悲痛欲绝的母亲形象。画中的母亲身着及地黑色长裙,肃穆凝重,增加了画面的悲剧气氛,黑色衣裙与背后墙围横向黑色正好形成一个十字形结构,这在构图上更具有视觉的悲剧感。无数为民主革命而献身的先烈,使母亲饱尝失子的痛苦。这幅《无法慰藉的悲痛》是画家为丧子的母亲创作的一首挽歌。



《无名女郎》 1883年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无名女郎》是画家晚年最得意的作品。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画中的无名女郎她侧身端坐,转首俯视着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显得高傲而又自尊。这种姿式语言表明画中人物与这个世道格格不入,冷眼审视,不屑一顾,又不愿与之合流的神情,这隐含着当时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态度。这幅女子肖像显示的美在于性格表现,也体现画家的美学观。我们面前这位女子没有华丽服饰和贵夫人的打扮,而是入时得体,是上流社会有文化、有修养、品位极高的知识女性打扮。色调浓重且有变化,冷漠、深沉、俊秀的面孔鲜明突出,格外庄重、典雅而高尚。画家以现实主义思想,古典造型手法塑造了一位19世纪俄国新时代女性的完美形象。克拉姆斯柯依创作的这幅肖像,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同一时期,因此有人说他画的这位无名女郎就是安娜•卡列尼娜。也有人说她是位演员。画家在肖像画中展示的是一位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女性典型,形象塑造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是世界美术史上肖像画杰作。




《月夜》 1871年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月夜》是克拉姆斯柯依的成名作,也是他本人艺术生涯的最高峰,亦是巡回画派中最优秀的人物画。《月夜》这是一幅被人誉为“爱情诗”的油画,它继承了俄罗斯艺术的民族性与文学性,叙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画家用银灰色的调子,来渲染恬静的夏夜,没有微风,参天的菩提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蔷薇花散发出清香。这样的时刻,一个穿白色衣裙的美丽少女,独坐池塘边的长椅上,她面前的池塘中漂浮着睡莲和菖蒲。人物与环境处理得十分和谐,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向往,使人陶醉。




《手持马勒的农夫》 1882年 布面油彩 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

画中人是一位典型的俄罗斯农民,朴实憨厚,勇敢勤劳,艰难的生活没有压倒他自尊、自强和乐观的个性。画中形象毫无修饰,如同一位真实的农民站在身旁,仿佛能嗅到他身上的泥土气息与芬芳。



《护林人》 1874年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克拉姆斯柯依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画大师,他最善于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注重人物性格刻画。画家以不露笔痕的细腻笔触,描绘镶在面孔上那双晶亮透明、炯炯有神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窥探到他的内心,坚毅、果敢与责任心。克拉姆斯柯依在给收藏家特列恰柯夫的信中这样写道:“像山林看护者这样的人,是有头脑的,是对社会抱有不满情绪,不向暴力和蛮横妥协,为了正义可随时站出来的人。”是的,他那锐利的目光和非凡的气质,正是这样的人。



《荒野中的基督》 1872年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画家借用基督的形象,影射当时的知识分子在真理与名利诱惑之下难以抉择的境况。这个基督身处荒野的孤立之中,他在四十天断食期间,受到恶魔的诱惑,思想十分深沉,百思难解的困惑,压得他透不过气来。画家通过陷入苦苦思索的基督姿态,表现了一个思想家愿献身于社会的精神和毅力,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罪恶社会的万般无奈,这正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画面近景乱石铺陈,远景空旷无垠。黎明时光,地平线上升起一抹朝霞。这清冷的色调,烘托出基督的内心的痛苦与孤独,同时也隐含着俄国社会的黑暗与没落。画家正是用宗教人物来体现俄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悲剧性。



《希施金像》 1880年  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

这幅希施金肖像,不仅真实地再现了这位俄罗斯大自然“歌手”的外貌特征,而且深入到这位风景大师的内心世界。希施金长着一副胳腮胡须,性格幽默开朗,总喜欢两手插在上衣口袋里。为了展示其精神气质,画家采用半身特写构图,使形体语言更为集中,表现出希施金朴实得就像俄国的农民一样。他冷眼看着这个世界,思索着自然和人生的奥秘,再用他的画笔传达给人民大众。




《自画像》
19世纪中叶,随着农奴制度的解体,俄国迎来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在布留洛夫、伊凡诺夫相继谢世之后,经过整整一代人的努力,到70年代,随着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高涨,出现了著名的现实主义画派——巡回展览画派。它的创始者便是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科依。1837年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出生在俄国中部伏龙涅什省奥斯特洛戈日斯克城一个贫寒的市民家里。童年当过听差和乡里的记事员,1853年随一流动照相师修理底板,因一偶然的机会来到彼得堡,在1857年考入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

1872年春,展览会在莫斯科开幕,随后又到基辅和哈尔科夫等地巡回展出,到处受到热烈欢迎。著名评论家斯达索夫和著名收藏家特列嘉科夫成为这个画派的坚强后盾,从精神上、物质上给青年画家以大力支持。正如作家萨尔蒂科夫一谢德林所说:“从今以后,被封闭在彼得堡或者美术学院内的俄国艺术品,将成为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的东西。” 克拉姆斯柯依的画誉逐渐响誉全国,生活得到了改善,经常出入上流社会。为了富足,整天不停的画,以至未到50,就已衰老多病。1887年,在给一个叫拉乌赫普斯的医生画肖像时,倒在画前,离开了人世。

分享 克拉姆斯柯依 巡回展览画派的诞生
您可能感兴趣的图文:
赵丽华:用画作为自己

文化图文杨二2016-01-06

赵丽华:用画作为自己

她曾是被全中国嘲讽的女人,如今她用画作为自己正名!她的诗歌一出,连韩寒也写博文指出“现代诗歌和诗人都没存在的必要”“现代诗人唯一要

嘴上的绘画艺术

唯美图片wulala2014-08-22

嘴上的绘画艺术

来自伦敦的发型化妆师Laura Jenkinson某一天突发奇想,开始用口红在自己的嘴唇上大作文章,把各种超级可爱的

来自瑞典超现实主义绘

唯美图片gaoye2014-05-05

来自瑞典超现实主义绘

来自瑞典超现实主义画家Max Walter Svanberg(1912~1994)作品,最常见的元素是女性的身体与动植物的结合